河南日报客户端2024-12-26 21:41:27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勇 通讯员 彭可
12月25日,河南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签约仪式在淅川县举行,交易标的总额216万元。
南水北调是国之重器、世纪工程、民心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10年来,累计向受水区输送优质丹江水超687亿立方米,在优化我国南北方水资源配置、保障国家水安全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省把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扎实做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境内水源区面积261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2.8%;丹江水库面积1050平方公里,其中淅川境内50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2%,一级水源保护区95%在淅川境内,二级水源保护区80%在淅川境内。
当天交易的淅川县马蹬镇小草峪小流域,位于丹江口库区北岸。自2012年起,我省启动小草峪小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项目,坚持治沟与治坡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通过修建蓄水池、拦沙坝、谷坊、溪沟整治等小型水保工程,栽植各类水保林和薄壳核桃、软籽石榴、树形金银花等经济林果,治理水土流失。
经过10余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草峪小流域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平方公里,修建蓄水池、拦沙坝、谷坊、溪沟整治等小型水保工程80余处,栽植各类水保林8800亩,栽植薄壳核桃、软籽石榴、树形金银花等经济林果3000亩。目前,流域内宜林宜草面积占比70%以上,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8%,年可拦蓄泥沙3.2万吨,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此次小草峪小流域水土保持碳汇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将有力推进全省乃至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区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的深入开展,推进我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文链接:http://slt.henan.gov.cn/2024/12-30/310570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